大明五彩是明代成化年间,由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一种釉下青花与釉上红、绿、翠绿和赭色综合装饰的瓷器,旨在打破青花单一色彩的瓷绘格局。《博物要览》、《敝帚轩剩语》、《长物志》均说其因“青花间装五色”而得名,其中尤数成化窑烧制的为,史有“成窑五彩”之誉,这就是的成化斗彩瓷器。弘治时期的五彩继承了成化的风格,其产品特色是刻花填彩。即在胎上刻出所需要的图案,上透明釉时将刻好的图案留出,将其高温烧成后,再在白釉露胎的瓷器上施以色彩,并用低温烧烤即成。正德五彩是在白釉瓷器上直接绘五彩纹饰,使用较多的是红、绿、黄三彩,绿色多为翠绿和孔雀绿,色呈浅色略带黄。有些瓷器还用黄绿彩、红彩做点缀,或以套色来烘托纹饰。到了嘉靖时期,瓷器的釉上五彩以红、绿、黄、紫、孔雀蓝、黑彩描画图案,其中红、绿、黄为三主色,也有金彩等多种色彩的五彩瓷器。万历时期的五彩瓷仍基本与前代相同。
黑彩:是用青花料渗松香油画于瓷面,罩上透明釉,入炉烧烤。由于受到制笔、制油及制料工艺的约束,早期康熙五彩的黑色线条显得不挺,断续及毛糊,不够乌黑,甚至带褐。后来的黑彩用乳香油及珠明料混合调成,经低温火烘烧,因此黑彩才开始变得乌黑发亮。
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,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。至宋代时,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,是瓷业为繁荣的时期。当时的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,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。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。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,胎体质薄轻巧,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,素雅清新,充满生机。青花瓷一经出现便一时,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。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、粉彩瓷和颜色釉瓷。另外,还有雕塑瓷、薄胎瓷、五彩胎瓷等,均精美非常,各有特色!
清朝官窑瓷器
清三代瓷器也是瓷器收藏中的热门,什么是清三代?所谓清三代其实就是指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这三个朝代生产的瓷器。在清朝时期,中国瓷器生产达到第二高峰期,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水平代表了清代瓷器制作的高水准,因而备受关注,惹人瞩目的当属洋彩瓷、青花瓷、粉彩瓷以及珐琅彩,这些都是瓷器收藏者的爱!市场行情也是一片大好!
瓷器四要素
要确定一件瓷器的真伪,要考虑的是它的以下四个要素,那就是:
一要看胎质;
二要看施釉;
三要看彩料;
四要看有没有真正的老旧之气。
中国瓷器的胎质构成,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。
唐代以前,是属于瓷器的初创时期,器物的胎质构成比较粗疏。
像唐三彩的胎质就是半瓷半陶的,比较粗松。
如果你见到的“唐三彩”胎质制造非常精细坚致,那么,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不对的。
再如,宋元时代吉州窑黑釉盏的胎质也是比较粗松的。
而且,当时工人在制作拉坯工艺时做得快速利落,每个碗底部只用竹刀迅速地刮一遍就算了,所以,留下的修刀旋痕非常明显,很粗糙。